液冷源作为高效散热方案,其漏液问题可能导致设备短路、部件腐蚀等严重后果,因此漏液检测与防护是系统安全运行的核心。
漏液检测需结合多重技术手段。在管道接头、阀门等易漏点,可粘贴导电式漏液检测带,当液体接触检测带时,电阻发生变化,触发报警系统。对于浸没式液冷场景,可采用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测冷却液容量,若出现异常下降则立即预警。高精度压力传感器能感知系统压力突变,快速定位微小渗漏。此外,在关键区域部署红外热像仪,通过温度异常点可辅助判断漏液位置,形成监测网络。
防护措施需贯穿系统全生命周期。设计阶段应减少管道接头数量,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替代螺纹连接,降低泄漏风险。管材选择需匹配冷却液特性,例如腐蚀性冷却液应使用不锈钢或PTFE材质管道。安装时在易漏部件下方设置防漏托盘,托盘内铺设吸水棉,既便于观察又能延缓液体扩散。
运行维护中,需定期对密封圈、阀门等易损件进行检查更换,建议每季度开展一次系统压力测试,保持0.8倍工作压力持续30分钟无压降。对于重要设备,可采用双循环冗余设计,主回路发生泄漏时自动切换至备用回路,避免停机损失。

针对不同场景需制定专项方案:数据中心液冷系统应在地板下设置防漏槽和排水坡度;工业场景需配备防爆型漏液处理设备;实验室精密仪器则可结合防水外壳与局部隔离设计。通过“检测预警—物理防护—应急响应”的三层防护体系,能将漏液风险降至较低,保障液冷源长期稳定运行。